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执政时期的御窑作品,因帝王性情而显得各有千秋;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此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深刻影响了其御窑瓷器的制作;其实,三位帝王本身,引领了整个十八世纪的美学标准。康熙朝御窑瓷器挺拔遒劲,富有阳刚、壮美之形态。康熙时期恢复景德镇御窑厂,并设立督陶官,其颜色釉御窑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高度;雍正朝御窑瓷器一改康熙浑厚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典雅精致,线条柔和圆润,纹样淡雅疏朗,其御窑美学高度达到极盛。雍正帝崇古之情尤甚,热衷于对历代名瓷的临摹与仿制,但同时又不拘泥于故有形制;乾隆朝历经61年,为御窑烧造集大成时期。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乾隆时期御窑瓷的烧造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本次拍卖集合了众多清三代御窑标准器甄选,三代帝王的性情均隽写在一件件器物之上,睹物思人,物随人归,寥寥几件古物折射出三代帝王的倒影,袅袅不绝。
清康熙 釉里红花卉纹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D9.5cm
RMB 4,500,000-6,500,000
备注:1.香港Yuen Familly Collection;2.2000年4月30日,编号591;3.2005年10月23日,编号352
本品造型饱满,小巧怡人,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滋润透亮,通体以釉里红线描花卉纹装饰,为莲、菊、茶花、牡丹四种,底落“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运笔遒劲,秀润而不失锋芒,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窑”所出御瓷的标准写法。康熙早期,宫廷画师刘源于1678至1688年间奉皇命设计蓝本为样,此举史无前例,瓷样设计自此别开生面,多姿多彩。以细致的线条勾勒四季花卉,缀以卷草纹,设计优雅,可见刘源的影响力。以本品为代表的臧窑文房雅具开创清宫御瓷文玩之先河,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审美情趣。臧窑于短短前后烧造各式文房器皿多达十数种,皆为此前所未经见者。
清康熙 豇豆红印盒
“大清康熙年制”款
D7.2cm
RMB 500,000-800,000
备注:1.H.O. Havemeyer先生旧藏;
2.The late Bertram Boggis 旧藏。Parke-Bernet Galleries, 纽约, 1958年11月16-17日, 编号316;
印泥盒呈扁圆形,盖面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胎质洁白坚实,外壁满施豇豆红釉,盒身散布苔点,盖面片片浅色斑块,与红色交相辉映,如红霞掩现朝雾之中,隐泛绿氤,釉色变化神妙无方,可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此件拍品传世经历丰富,早先由美国著名实业家、精炼糖业巨擘亨利·奥斯本•哈弗梅耶(Henry Osborne Havemeyer)先生收藏,他的家族企业和糖精炼公司在19世纪晚期占据了整个美国制糖工业。同时他又是一位名声显赫的艺术收藏家,在他去世后大部分藏品均陈列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本品后于2010年纽约佳士得9月16日拍卖,当时编号1404。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大清康熙年制”款
D8.2cm W11.7cm
RMB 1,500,000-2,500,000
本品为胡惠春先生“暂得楼”旧藏。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明亮,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红色,此发色为少见的大红袍品相,且保存完好,十分少见,仅见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的发色可与之媲美。器外底心书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一例,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2,图19。上海文物商店藏有一例,著录于《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68,图69。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葫芦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8.5cm
RMB 5,000,000-8,000,000
展览:《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编号51本品为胡惠春先生“暂得楼”旧藏。敛口,葫芦形身,通体及底施茶叶末釉;上部作蒜头状,腰间内收,束以凸棱一道,下部丰腹浑圆,浅圈足,两侧以如意形弯耳连接上下。腹下与露胎圈足交界处见有一周深褐色锯齿痕,留迹工整。除圈足边端外,口沿及如意耳棱角,边沿等处泛褐色。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刻款。“暂得楼”为香港瓷器大家胡惠春先生之堂号,其私人珍藏清代单色釉官窑瓷器素有“精、雅、美”之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此时期的御窑单色釉瓷器,名贵非凡。胡惠春先生旧藏单色釉瓷器中一部分,曾于2005年至2008年间相继于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首都博物馆巡回展出,确为轰动,其收藏为举世公认之清代单色釉御窑雅品。
清康熙 天蓝釉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W10.2cm
RMB 2,800,000-3,800,000
本品形近似苹果状,器口内凹,为康熙晚期创制器型。通体施“天蓝釉”,淡雅匀净犹如碧空之色 ,可与同时代名品“豇豆红”比肩,二者皆是康熙御窑代表作。此器胎体厚度适中,圈足修削利落,胎质硬朗且细腻洁白,表明胎土淘洗精良。底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笔道遒劲,青花发色沉静。体现了单色釉瓷追求形色相合、以雅为尚的艺术造诣。天蓝釉苹果尊甚为罕有, 遍查海内外收藏已知Widener收藏中有四例,皆购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现藏美国华盛顿国家艺廊,收录于Virginia Bower,《The Collections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Systematic Catalogue:Decorative Arts》,华盛顿,1998年,页93-7。另可比对上海博物馆藏品,收录于汪庆正编,《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香港,1998年,图版216。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有藏例,见 Suzanne G. Valenstein,《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纽约,1989年,图版240。
清乾隆 粉定白釉刻饕餮纹洗口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0.4cm
RMB 1,800,000-2,800,000
本品洗口,长颈,折肩,腹下渐收,圈足微撇。其外壁印花装饰仿宋定白釉,釉面散见细小的开片,素雅莹然。颈、胫部饰蕉叶纹、连珠纹,肩部饰饕餮纹,腹部垂叶纹一周,上托回纹,近底处凸印莲瓣纹。整器胎釉取法赵宋定窑,纹饰借用商周青铜,底部中心为“大清乾隆年制”篆刻方款。相较清宫摹仿宋代其它名窑之作品,仿定器皿数量较少,流传至今者,更是珍稀难得。比较相似别例,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编号3205拍出,造型、尺寸与其相仿,可兹比较。另有瑞士鲍尔爵士收藏之雍正款作品,著录于(《鲍尔藏中国瓷器Ⅲ》,伦敦,图421,纹饰与本件略有区别,亦可证本件据雍正不远,殊为可贵。
清康熙 白釉模印云纹马蹄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H7.3cm
RMB 800,000-1,200,000
本品圆唇,直口,斜曲壁,近底处略收束,隐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深刻云纹,此器形制小巧规整,白釉肃穆纯净,外底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此式水丞即为臧窑文房雅具中最为典型者,形似马蹄,故又称为“马蹄尊”,通体外壁以减地起阳纹技法剔刻祥云串串,疏朗而飘逸;底款运笔遒劲,秀润而不失锋芒,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窑”所出御瓷的标准写法,类似写法见于豇豆红、釉里红等各式文房器具,时代特征尤为明显。存世极少,寰宇之内,细数公私收藏,品相完好的康熙真品堪谓屈指可数,犹见珍罕。可做例,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第516号之康熙白釉暗刻云纹水丞;其造型、釉面、暗刻层次,款识均与此件异曲同工,可资参考。
清雍正 白釉菊瓣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6.7cm
RMB 2,000,000-3,000,000
本品呈菊花瓣形,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足内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全器精致大气,为雍正时期单色釉瓷的杰出代表,虽后世乾隆朝亦有制作,但难及雍正本朝形巧色美。
雍正皇帝醉心于单色釉瓷器,源于对宋瓷雅韵纯美的情有独钟,这段时间所烧制的宫廷御瓷备受帝王珍视;菊瓣盘,更是清代雍正御窑名贵品种,为雍正皇帝亲自授意景德镇御窑厂而烧。其造型取材自漆器,以秋菊之形,无疑为素喜清雅的雍正皇帝所喜,据雍正十一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锡送来各式菊花式磁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呈覧,奉旨着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式每色烧造四十件,钦此。”为此类菊瓣盘烧造最早记录。嘉庆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中记录:“九月十五日收,华妃遗下:……填白磁菊花盘一件(紫檀座)、(嘉庆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赏禄喜等),在民国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盘点寿安宫物品报告中得知:“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寿安宫:阙字四三〇木柜一个:33号,雍正欵白地葵瓣菊花盘一对。”均为此类盘在清宫中收藏、赏赐情况,尤其可见此雍正白釉盘在清宫存瓷中较为稀少。
清雍正 仿宣窑青花卷草纹小胆式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16.8cm
RMB 4,500,000-6,500,000
此瓶直口,直颈,扁圆腹,圈足。釉色白中泛微青,瓶身以青花绘满卷草文口沿处一圈回纹。底心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瓷瓶纹饰在雍正朝青花官窑器中属于罕见,底款写法亦不同与其他,本品胎质细腻,青花发色及绘画为雍正时期。其纹饰灵感原型应当来源于宣德青花器,可见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雍正六年古玩图轴(卷六)”中,宝座右侧第一件即为一例宣德卷草纹瓶,主题纹饰、器型与本品如出一辙,为典型雍正皇帝慕古之作。可见此类瓶深得雍正皇帝喜爱的佳器,命御窑厂对照宣德实物仿制而成。
▲《雍正六年古玩图轴(卷六)》(局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49.2cm
RMB 8,000,000-10,000,000
抱月瓶器形唇口直颈,扁腹,截面呈腰鼓型,内足墙直,租端宽平,瓶身主体以青花绘“八宝纹”,也称“八吉祥”纹,蕴含佛教教义,体现了宫廷信仰。器口与器足绘“缠枝灵芝”,瓶身两侧绘“缠枝莲纹”,肩部贴塑“如意耳”,均寓意吉祥 ,体现出清代装饰风格。青花刻意模仿永乐、宣德笔法,注重点染以追求“铁锈斑”的画面效果。发色艳丽是乾隆成熟期得的特征,釉色纯净显示出烧造的高超水准。底部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官款。此器集模印、贴塑、绘画于一身,是难得的官窑陈设重器,且尺寸壮硕,烧造不易,十分难得。